狄更斯在《双城记》中说: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;这是智慧的时代,这是愚蠢的时代;这是信仰的时期,这是怀疑的时期;这是光明的季节,这是黑暗的季节;这是希望之春,这是失望之冬;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,人们面前一无所有;人们正在直登天堂;人们正在直下地狱。
狄更斯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。这同样适用于齐鲁医学萌芽的那个时代。
鸦片战争之后,中国出现“三千年未有之变局”,西方传教士籍不平等条约来华传教、设医院、办学校。齐鲁医学的萌芽悄然孕育。
溯源仍须从“登州文会馆”说起。
1864年,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夫妇在登州办蒙养学堂,后改称“文会馆”,成为中国第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大学,也是齐鲁大学的前身。
近代医学也于登州发端。1883年,齐鲁医科最早创始人之一、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医生聂会东夫妇到达登州,办诊所,办学。1890年,聂会东夫妇奉调到济南,创办华美医院及医校。在此后的岁月里,它们安居济南,默默耕耘,十几年后,一个让近代医学蓬勃发展的机会将要降临到她们身上。
在登州文会馆渐入正轨的时候,在青州,英国浸礼会也开始了他们的传教、办学校、设医院。
1881年,仲均安、怀恩光、卜道成等创办圣经学堂,1893年,更名葛罗培真书院;
1885年,武成献夫妇组建施医院与医学堂,后发展为青州广德医院和青州医学堂;
1886年,库寿龄夫妇将此前的寄宿学校定名为青州广德书院;
1887年,怀恩光在培真书院内建立山东最早的博物馆之一青州博物堂。
此时的各地教育,虽有极大影响,却称不上蔚为大观。最终,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让各国传教士们警醒,要想变得强大需要彼此联合,譬如,联合办学。
1902年6月13日,在山东的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和英国基督教会浸礼会的代表,决定联合成立山东新教大学,1909年新教大学更名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。
根据首次会商决议,青州广德书院大学部和登州文会馆大学部的文理科合并,作为山东新教大学的文理学院,取两校名之首字为“广文大学”,分别由登州和青州迁往潍县新校址。
葛罗培真书院与广德书院神学班合并,改称山东共合神道学堂。
医学堂则将济南聂会东、青州武成献、邹平巴德顺、沂州(今临沂)章嘉礼所办医:喜,成立山东共合医道学堂。学校无固定校址,分别在济南、青州、邹平、沂州(今临沂)4个教学点进行教学和轮流实习。但一校四址带来诸多不便,1906年,董事会决定为医学堂在济南建校舍。
1907年,作为医学堂的实习基地,聂会东的济南共合医院开设。
1908年,英、美、加等国教会出资在济南兴建新教大学主校园。
1911年共合医道学堂率先建成,成为当时教会在华所办的四大医学堂之一,并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,聂会东任科长。
1917年,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主校园建成,潍县广文学堂及青州共合神道学堂迁到济南,与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,并称为文理科、神科。齐鲁大学由此正式建校。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更名为齐鲁大学医科,其附设医院,亦更名齐鲁医院。
泱泱齐鲁医学,至此,是谓百年之始。